在2025年毕业季的浪潮中,我校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汉语言2106班的张脉同学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回到家乡安康市,成为一名乡镇机关公务员。她的选择不仅是对个人初心的坚守,更是当代青年投身基层、服务社会的生动写照。
从校园到基层:一场与土地的深度对话
张脉的大学生活充实而精彩。她不仅在学业上表现优异,还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2023年,她荣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三等奖,并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大赛陕西省赛区专业组中崭露头角。此外,她还考取了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
荣誉证书部分
展开剩余72%张脉的宿舍书桌
“汉语言文学专业赋予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理解世界、表达思想的能力。”张脉这样评价自己的专业。在她看来,这门学科是“慢功夫”与“硬实力”的结合,需要热爱与定力。她特别提到,学院的课程设置和老师的悉心指导让她学会了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尤其是在公文写作、语言表达等方面受益匪浅。
选择基层:源于热爱,成于责任
谈及为何选择基层公务员这一职业,张脉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从小到大,我受家中长辈的教育熏陶,一直希望能像许多优秀人物一样服务群众。”她提到,家乡的发展需要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而基层正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张脉作为恒口示范区旅游推荐官接受采访
“我目睹了家乡蓬勃发展的脉动,也深切感受到基层对人才的渴求。”张脉说,“作为一名从这片土地走出的学子,我渴望将所学回馈桑梓。”她的选择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她特别提到,辅导员在就业指导课上分享的基层工作案例让她深受触动,进一步坚定了她的决心。
榜样的力量:黄文秀精神的传承
在张脉的心中,黄文秀是她最敬佩的榜样。“她放弃一线城市的机会,回到贫困村带领村民脱贫,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张脉说,“她的故事让我明白,扎根基层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使命。”
张脉希望自己能像黄文秀一样,真正走进群众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声音,解决他们的困难。“我期盼能走进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听懂方言里的民生痛点。”她坦言,虽然对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但也有些许担心,比如如何快速适应基层环境、如何与群众有效沟通等。不过,她相信,只要保持学习的姿态,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学校的培养:为基层之路奠定基础
回顾大学四年,张脉特别感谢学校和老师的培养。她说,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如担任校运动会裁判员、参与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等,锻炼了她的组织协调能力;而辅导员在职业规划上的指导,则帮助她明确了方向。“学校不仅教会了我知识,更教会了我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
张脉(右)与辅导员合影
未来展望:在基层书写青春华章
对于即将开始的基层工作,张脉充满信心。“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毛细血管’,能直接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是一份无比光荣的责任。”她表示,未来将继续精进专业素养,提升履职能力,在服务人民的具体实践中坚守初心,永葆赤诚。
发布于:陕西省新宝策略-配资公司配资网站-最好的股票配资-可查的实盘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